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末检测卷(一)语文
    2、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语文
    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语文
    4、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
    5、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
    6、2023-2024安徽省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测试卷
    7、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
    8、2024年安徽省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
    9、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卷语文
    10、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时长: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审题人:黄云尹德余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论在经历“审美的复苏”“体系的探索”“现代性转换”之后,得益于视野逐渐阔大,经验不断充实,正在走进新的阶段。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这时出现了两组对比鲜明的趋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弱的理论解释力: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去西方化”,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能进去而不能出来,不能告诉我们“破”了西方之后要“立”什么,以至于一度迷失目标。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简言之,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文体”极为丰富多样,“文体”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大民族特色。古往今来,中国文艺家以丰富的文体实践不断丰富经验与美感的表达,中国文学的“天光云影”原来大都可以从文体角度悟得其中三昧。这就大大改写了五四时期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法所限定的文学认知图式,从而大大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完全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新事实拓展新眼光,新眼光发现新事实。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譬如,文学创作如何在中华崛起的时代,充分涵育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而“国身通一”的士人理念、“家国兴衰”的志士情怀,正是千年中国文论主流,即严羽所谓盛唐诗为“第一义”以及王国维所谓“屈子文学之精神”。说到底,“文以载道”的“道”既是客观历史大趋势,也是这个大趋势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挥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