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湖北卷历史试题

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湖北卷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十、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历史1.B根据材料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不是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C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角抵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2.B通过“会意”和“形声”,形、音、义相结合来表达一定的意思,是汉字的构字特色,故B项正确;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字的演变而非书法艺术,C项错误;汉字的演变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具有神秘性,D项错误。3.C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4.D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5.C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属于楷书,故C正确;小篆盛行于秦代,A错误;隶书盛行于汉代,B错误;唐代的张旭、怀素精于草书,D错误。6.D根据“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可得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画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作出了调整,即应市场所需进行创作,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画本,无法得出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的结论,排除A;市民文化不是主流,排除B;阶级分化的说法从材料不能得出,排除C。7.A从材料的作品名称“《祖国颂》《长征大合唱》”“《家》《为了和》《原游击队》《祝福》”以及“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赞美与歌颂,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作品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A正确。8.B根据“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及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艺术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正确。9.A由材料“诗中既赞颂俄国士兵‘以身相许为祖国报效’”可知,莱蒙托夫的诗蕴含着俄国民族主义情感,①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②错误;由材料“(莱蒙托夫)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可知,莱蒙托夫认同拿破仑传播的大革命精神,③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反传统,表现自我的特点,④错误。因为①③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10.D用普通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把小便器命名“喷泉”,都体现了对传统的一种反叛的现代主义风格,D正确;A、B、C三项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征与材料不符。11.C从材料中的“深刻地意识到‘孤儿和寡母的眼泪没有干’”“呼吁和、遣责战争”“开始打破桎梏,从新的角度切入战争”等信息可知,苏联电影工作者试图全面而真实地揭露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改变颂扬战争的英雄主义,开始反思战争,故答案为C项。12.A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在小说中表达的主张是以使用民族语言为荣,以使用非本民族的2022年伯乐马专题纠错卷·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