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

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三五省联考
    2、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历史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3-2024五校联考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历史
    6、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7、五校联考历史2024
    8、2023-2024新高考五省联考
    9、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
    10、2023-2024五省联考试卷
12.D根据材料中“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激烈”“在实行过程中富有理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故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和民生,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13C由材料可知,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大总统令”,这些文件涉及禁止刑讯、严禁贩卖人口等相关内容,体现了临时政府对人权的重视,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对材料理解片面,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B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在孔子诞期“照章放假一日”“北京大学日刊也循此例停刊一天”,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尽管影响深远,但在当时并没有彻底摧毁儒学的统治,这也间接反映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故选B项,排除A项。C项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15.B由材料“允准女子与男子同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接受教育…校务会议决定自1920年暑假起正式招收女生”可知,这一事件打破了以往男女不同校的束缚,是近代中国社会俗改变的反映,故选B项。A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且近代社会并没有实现男女等,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16.A由材料可知,传统婚姻的目的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清末民初时期的东北青年则认为“婚姻的目的,在于增进双方的幸福,即谋求个人幸福”,这表明中国人的婚姻目的发生了从谋求宗族福祉到关注个人幸福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给时间,排除;C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17.(1)特点:自给自足的农业结构逐渐瓦解,农业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及特征;农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政府主导近代中国农业的近代化。(6分)(2)原因:近代中国工业化因民族危机的加深率先在军事工业领域出现,军事工业与农业未能建立产业联系;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这就造成中国工业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在近代长期得不到发展,农业的落后使“两极产业结构”难以改变;传统农业技术水相对落后;等等。(8分)18.(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上层的力量,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康有为借助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封建传统势力的阻碍;维新派采用著书立说、招徒讲学、创立学会等多种方式对维新思想进行宣传;维新派主张改良的方式更容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等等。(6分)(2)影响: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客观上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6分)19.(1)原因:“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羁绊;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疑虑;咸丰帝不愿意外国公使驻京;等等。(3分)(2)差异:清朝政权中枢坚持以全免关税来消弭外患;何桂清等逐渐认识到“利权”在国家生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利权”作为其努力争取的目标。(4分)根源:宗藩关系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外交体制的矛盾。(1分)(3)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推动了中国外交从传统外交体制向近代转型;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一批官员的思想发生变化,这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等等。(6分)20.「示例门论题:晚清海军中央机构的建立过程反映了清政府的无能。(2分)说明: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的坚船利炮在中国的海域耀武扬威,清政府在签订《南京条约》后,并没有对此进行反思和总结,更没有及时对水师进行有效的建设,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得导“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兴办水师,但是洋务派内部各自为政,不利于协同作战。后来海军衙门成立,但在甲午战争之后又被裁撤,这充分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此后十余年,清政府并没有再建近代海军的尝试,这使得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军事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宣统帝时期,清政府设立了海军部,但是清政府已经苟延残喘,其统治风雨飘摇,这一努力最终也没能产生实质的效能。综上,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近代海军在建设上起步晚,发展慢,历程曲折,最终没能对中国海军的近代化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10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四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XGK·HU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