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4(第4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2、2023-2024国考1号4答案
3、2024国考一号四
4、国考1号32024语文
5、2023-2024国考一号4答案
6、国考1号语文答案2024
7、2023-2024国考1号3语文答案
8、2023-2024国考一号四答案
9、国考1号2024语文6答案
10、国考1号语文2024答案
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1语文试题)
将军裁决。’一切军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面决定,回国后再奏报君主,这并不是虚假的传言。现在我私下听说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时,把军中交易市场所得的税收全都用来犒劳士卒,作为正饷以外的奉养费,每五天宰杀一头牛,自已款待宾客、军吏和幕僚属官,因此匈奴远远躲避,不敢接近云中边塞。匈奴曾经入侵云中郡一次,魏尚率领车骑部队出击,杀了很多匈奴人。那些士兵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从田间出来从征参军,怎么知道尺籍伍符之类的军令军规呢!整日拼死战斗,斩敌首级,捕获俘虏,在向幕府呈报战果军功时,只要一个字有出入,那些舞文弄墨的官员,就引用军法来惩治他们,他们应得到的赏赐就被取消了;而那些官吏所奉行的法令却必须执行。我认为陛下的赏赐太轻,而惩罚却太重。而且云中郡守魏尚因为上报斩杀敌军首级的数量差了六个,陛下就把他交给官吏治罪,削去他的爵位,判罚他做一年的刑徒。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啊!”文帝高兴地接受了冯唐的批评14.A(“一个‘垂’字将原野、天空、水面连接起来”不准确,“垂”字形象地表现了远望中天空与江水相连,没有将原野也连接起来。)15.①运用比喻,“玉盘大小乱珠迸”将节奏紧凑、精湛的琴声比作大小珍珠落入玉盘里那样清脆的声音,以声写声,将音乐语言转换为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表达的生动性。②侧面烘托,“弹出今古幽思谁省”通过写“我”作为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思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表达效果。③环境烘托,“江空月静”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韵。(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16.(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尔卜尔筮体无绺咎言(3)(示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17.A(错落有致,指参差交错,很有情趣。有条不紊,形容说话、做事有条理,丝毫不乱。原文指《千里江山图》构图布置富有情趣,故第一空选“错落有致”。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十分辽阔。水天一色,水和天相接,形容水域辽阔。两个词都形容水面辽阔,但意境不一。根据原文《千里江山图》有山有水,山水之上云霞缥缈,故第二空选“烟波浩渺”更恰当。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五光十色,形容色彩光泽明亮鲜丽,花样繁多。原文中强调《千里江山图》丰富多变,《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清丽雅致,并没有很繁多的花样,故第三空选“气象万千”。有无相生,指有和无可以相互转化。音声相和,指音和声互相和谐。文中强调艺术辩证法,强调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故第四空选“有无相生”。综上,本题选A项。)18.D(根据上下文,文段是讲述舞蹈《只此青绿》中的舞者、舞者的服饰、舞者的舞步,主语应用“舞者的服饰”并置于句首处,保持句式一致,排除A项、C项。B项省略了“青翠”“雨后”“幽静”等定语且用顿号连接过于简洁,与前后文风格不一致,表达效果不如D项。D项以三个并列短句作为后置定语,形象地表现了“长裙拖绿”的情态美。故D项最恰当。)19.B(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引用歌词内容省略。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文中省略号作用致。C项表示语言中断。D项表省略递增的次数。故选B项。)20.①究竟分了什么呢②通过竹竿的影子长短来测节气③提出了第三种方法(每点2分,意对即可)21.春分是太阳直射赤道时平分春季、昼夜和寒暑的节气。(种差2分,概念明确所属2分,表达1分)22.【写作指导】上述材料均与“文化”这个话题有关,但表达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梁晓声是从细处着眼,侧重阐明文化经由个体生命展露出来的特质、表现,及与个体生命健康发展的关系。泰戈尔是通过两个彼此相关的比喻,说明文化和知识的关系,如果说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那么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文明沉淀下来的精华。毛泽东是着眼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对于古代文化批判性继承的路径以及该路径对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大意义。南怀瑾是反向切入,重在强调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可结合多则材料,选准角度来立意。【立意角度】角度一:文化并不神秘,它与我们个体的生命状态密切相关;角度二:文化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外化,是值得珍视的宝藏:角度三:文化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如何继承、光大需要重视。【任务透视】主题把握:要从看似很“散”的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题“文化”,并就中心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分析论证;题目很大,但要大题小做,着眼于材料,并结合自身对当下或历史文化(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议当下文化之事,发有的放矢之论。特别是要把“自我”放在文中,体现“你”一新时代的高中生对“文化”应有的认识水平,而不是泛泛而谈“文化”。文体选择:题目为写作预设了任务一“五四杯”演讲稿,谈的又是“你”的“认识”与“思考”,可以确定为议论文体。作为议论类文章,必须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结构清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逻辑严密,理据充分。作为演讲稿,必须有的放矢地针对论题展开阐述,行文要富有鼓动意味,同时注意与听众互动交流,格式正确【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2356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