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十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十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十月联考
    2、2024百师联盟高三10月联考
    3、2024年百师联盟语文
    4、2024年百师联盟高三
    5、百师联盟2024联考语文
    6、2024百师联盟高三开年联考
    7、2024百师联盟高三10月联考
    8、2024百师联盟10月联考
    9、2024百师联盟语文
    10、2023-2024百师联盟高三10月
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摘编自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删改)材料二:庄子认为,一殷所说的美与丑的问题,是知识分别下的产物,它是不真的,同时也是无意义的。庄子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讨论这一问题:一是从人的情感不确定性上看美丑区别的无意义。美丑的判分受制于主观的情感、知识,所以说“美者自美”,这样的美,“吾不知其美”:“其恶者自恶”这样的丑,“吾不知其丑”。故而美丑的分别是无意义的。二是从生命的过程来看美丑分别的无定性。庄子指出,生命由气而生,因气而长,通天下一气,强调万物从本质上说是没有区别的,所谓“万物一也”。具体到美的问题,美丑相替相生,美丑处于无定的状态,此时之谓美,彼时则谓丑,美丑是不确定的。他所说的“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就是这个意思。庄子由此得出他的“不藏是非美恶”的重要观点。一切对美的追求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说一个美的问题,都是在与丑相对的意义上得出的,都是知识的分别。老庄关于美丑问题的卓见,被禅宗激活,并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发酵,从而促进了晚唐五代以来中国美学观念的一次大的转变。自晚唐五代以来,中国艺术和审美观念中出现了有意模糊美丑界限的观点,甚至形成了一个追求“丑”的风尚,根源上是对美丑作为一种知识见解的否定。苏轼有诗云“如今老且懒,细事百不欲。美恶两俱忘,谁能强追逐。”欧阳修得到一方砚台,有诗赞道:“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虽然这方砚台顽色黝黑,触之冰冷,但又何妨。徐渭赞丑观音说:“至相无柑,呒有相矣,美丑冯延寿状,真体何得而状?”西施就是无盐,忘却美丑的分别,从而释放艺术的创造力。(摘编自朱良志《真水无香》,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科学家和哲学家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是因为他们认为美是物所固有的。B.虽然美不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但只要是一个真正的美入,则凡是长眼晴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她美。C.庄子认为“万物一也”,美丑相替相生,处于无定的状态,所以世间物,美一定可以转变成丑,丑一定可以变成美。D.若没有禅宗激活,老庄关于美丑问题的见解无法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发酵,亦不能促进中国美学观念实现一次大的转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形象都是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所以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能表现出创造者的性分和情趣。可以说艺术品中有“物”有“我”。B.有人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庄严”“厚重”;有人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的“爱”与“孝”、这都是我们在凭直觉下判断。C.“美者自美”,这样的美,“吾不知其美”;“其恶者自恶”,这样的丑,“吾不其丑”。实际上表明了美钓估定其实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D.欧阳修的砚台诗:“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这反映了晚唐五代以来中国艺术和审美有意模糊美丑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