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4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小题量) 全国版一语文试题

衡中同卷2024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小题量) 全国版一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一轮
    2、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2024
    3、衡中同卷语文高三一轮周测卷答案2024
    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2024
    5、衡中同卷高三下学期一调2024
    6、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7、衡中同卷高三一轮周测卷答案2024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9、衡中同卷高三下学期一调答案2024
    10、2023-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周测卷答案语文
光来观赏和对待过去的艺术和创造新的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艺术。可见,这两种"距离说",各自强调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强调超社会功利性的审美心理特征,一个强调艺术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的密切联系,或者说是强调除审美外,艺术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到毛泽东提出文艺有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这样两个标准,便以突出的对立形式把这一观点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强调政治标准第一,这也正是马、恩强调艺术反映现实、服务于现实,和列宁提出的艺术的党性原则的进一步的发展,它甚至还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关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等论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化了这些思想,而且还加上了中国自己的传统。中国除了"文以载道"这一古老的传统外,中国的新文艺,从五四时代起,也经常是与社会斗争、革命要求以至革命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常常是直接地为现实生活以至为革命斗争服务的。在那个血肉横飞、战斗激烈的时代和氛围里,你也决不会整天唱《教我如何不想她》之类的歌曲,演《哈姆雷特》之类的戏剧,尽管它们艺术水如何高如何美;而更多是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演《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尽管在艺术上可能粗糙。所以,从理论传统和实践传统看,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种特框是有其时代历史的原因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在艺术一美学领域中的体现。这就是我们所惯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摘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影视剧作品的美学变化呼应着时代大潮,与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正如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为界,可以明确区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前后两个阶段的差异也明确可感。其中前一阶段,基本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反复摸索出来的"人民美学"范式。这个范式,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的,它在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的同时,更要求"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因此,"人民美学"范式下的创作,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范式一度走向了极端,削弱了现实主义的灵魂"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恢复了对"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描写,但也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文艺和知识界一度出现过"告别理想、躲避崇高"的极端之论。但值得强调的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批,如《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剧佳作。它们将镜头对准了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表现的重心也从都市日常生活和儿女情长转移到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们的生产、生活和斗争;扭转了塑造都市规丽新人物、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跨过鸭绿江》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山海情》的扶贫干部们虽然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但同样有着必胜的信心,《觉醒年代》表现中共建党的初心时刻,充满革命激情和"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的必胜信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