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联考]陕西省2024届高三10月联考(10.27)语文试卷答案
[陕西大联考]陕西省2024届高三10月联考(10.27)语文试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陕西省2024联考考题
2、陕西省高三2024年第四次月考
3、陕西省2024年联考
4、陕西省2024联考时间
5、陕西省高三联考时间2024
6、2023-2024陕西省高三联考试题
7、2024年陕西省联考的试卷
8、2024年陕西联考答案
9、2024陕西省联考试题
10、陕西2024联考试题
D.韩非子认为,楚国不用吴起,国内混乱;秦国实行商鞅之法,国家富强起来。这证明他们的法术应该是适合当时用来治国的。但两人最终都遭极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5分)(2)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思陆游南郑归来①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厌夜长。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注]①南郑归来:这里指从战场上回来。②无憀:无所依赖,空闲而烦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二十霜”指时间二十载,“背人岁月”写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B.领联中的“破裘不补”“厌夜长”体现了诗人十分“无憀”的心绪,真切动人。C.颈联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D.诗人将叙述与议论、抒情相融,能够做到情由事出,情至论随,流畅自然。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出了蜀道的盘旋曲折。(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描述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其中被贬浔阳之后听到山歌与村笛后的感受是“▲”,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恭谨地)请求她再弹一曲。(3)苏轼《赤壁赋》中,“一,▲”两句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湖北恩施,真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我爱这里的从大巴山和武陵山脉汇合而来的起伏的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群山。我更爱这里的水,碧玉般的清江穿城而过,蜿蜓数百里,携带着一路的民俗风情、歌谣传说,灵秀清丽地投入长江。如今从北京坐着火车可以直达恩施城。火车经过宜昌之后,感觉便如腾云驾雾。火车不是行进在与群山之巅行的高架桥上,便是钻进长长的大山隧道里,穿山越岭,风驰电掣。遥望窗外,沿途的乡村房屋从过去的土墙、石板屋变成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楼。大片山地退耕还林,恩施的森林覆盖率已接近70%,恩施本就①,如今更加绿意盎然。如若要看恩施城的全貌,是一定要到五峰山上去的。过去常在节假日,呼朋唤友去登五峰山。山不算高,但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连珠塔跟前,也有好几里沙石路。有时会抄近道②,就算有石梯,也要爬出一身大汗。当年站在五峰山顶可将恩施全城尽收眼底,老街新市各有特色。我最爱看的是清江桥下一湾碧水,宛如绿绸。近年再登五峰山,只见清江上新添一座座形状各异的大桥,车流人群穿梭往来。沿河的“亲水走廊”宛如花园,现代化的高楼③,一圈又一圈伸向远方。恩施的城市建设可谓日新月异。从前被人们视为偏僻乡野的七里坪、核桃坝、【◆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旗峰坝等已尽成街市。金山大道、施州大道、东风大道、龙凤大道…全市以大道为名的区街竟有了数十条,前两年,因在建和已建的六十条道路的命名或更名,还引发了市民的热议,由此可见一斑。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一21题。你很可能有过如下的经历,解冻了一包速冻的虾仁,结果炒菜只需要用一小部分,于是,便把剩下的①,以供下次食用。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所谓速冻,顾名思义,就是迅速地冷冻。通过降低温度和水活度抑制各种化学反应,延缓食物的变质。速冻过程涉及水分子结晶的过程,简而言之,降温的速度越慢,水分子形成的冰晶就越大。所以迅速降温的目的就是让水形成的冰晶尽可能小,以尽可能不破坏食品微观结构的完整性。那么食品加工中的“速冻”,有多迅速?②?通常的要求是在30分钟内把食品中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