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C.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0.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11.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后来,他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进一步做了阐释:“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原有目标不适合于中国道路B.实事求是的思想得到体现C.小康社会是理想的终极目标D.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12.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作品,如长篇小说代表一“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表现了主人公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忍受各种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这表明当时中国文坛A.着眼海外面向全世界B.跨越现实追求浪漫C.注重凸显主流价值观D.各种流派竞相呈现13.从1961年到1963年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等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这些条例的制定反映出当时我国A.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B.素质教育的不断规范C.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D.教育领域的激进倾向14.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时间科技发展战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高二历史期末试题-3-(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