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2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模拟调研试题语文二
    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高三一轮
    4、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
    5、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4
    6、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2024摸底卷
    7、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
    8、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答案
    9、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语文
    10、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二
顿、句断意连(近于现代文学术语的跳跃)、微婉含蓄处。清代杜诗评论家讲顿挫的有方东树。他的《昭昧詹言》卷十二、卷十八专讲杜诗。卷十八讲律诗,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云:“起四句沉著顿挫。”评《因许八寄江宁旻上人》云:“只是顿挫,不直率联接。大约诗章法,全在句句断,笔笔断,而其意贯注。一气曲折顿挫,乃无直章、死句、合掌之病。”他所谓的“顿挫”就是句断笔断,而意思连贯叫作顿挫。方氏讲律诗中顿挫,似说得极端一些。如果作诗真是必须句句断,不许句相连接,那么如“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流水一意,句间不断,为什么成为传诵之句?大抵清人论诗,都不免以自己做试帖诗的方法去说杜诗,他们说的“章法”,实是依题作诗法,他们讲的一套刻画题目的所谓章法、句法、字法,全是从做八股文中得来。他们不懂得真正的诗都是无题的,真正的诗也无定法。但这里为什么又引他们的说法呢?因为文学毕竟是用语言文字做手段(或媒介)的事物,诗人的表情达意一方面得遵照语文惯办事,一方面也总是从前人的文学传统发轫的,诗文评论家如果熟知语文规律,同时又熟悉诗人所熟悉的文学遗产,那么,他的评论总还不至于完全落空,完全郢书燕说。总之,我以为沉郁顿挫是两方面的事,沉郁是文学风格,以思想为主调。顿挫是文学手法,是通用工具。二者颇有关联,所以也可以并提。但毕竟有别,所以亦不可含混。(摘编自曹慕樊《沉郁顿挫辨》)材料二:“沉郁顿挫”原是杜甫在给唐玄宗的《进<雕赋>表》中对其诗文的概述,后代文论家认为这四个字能够表述杜诗的主体风格,遂成定论。但对于“沉郁顿挫”的具体含义,历代文论家大都从内容方面解释“沉郁”,从形式方面解释“顿挫”。我认为,“沉郁”与“顿挫”二者的内涵及成因,既都有内容层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层面的因素。杜甫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的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深深刻镂在杜诗之中。杜甫身经战乱,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忧郁的性格。凡此种种,都促使杜诗形成沉郁的风格。杜甫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深入一层、慎重几分。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帝国的朝野上下沉浸在歌舞享乐之中。只有杜甫感到了国家危机的来临。天宝末年,唐玄宗兴兵讨伐南昭。对这场不义之战,杜甫作了严厉的抨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兵车行》)而同时代的诗人,如高适(《李云南征蛮诗》)、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则为这场不义战争高声鼓噪。高、储之辈只知道迎合当权者的心思,不顾及战争的危害,杜甫却能以国家安危为视点唱出反调。这就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沉郁”风格之表现。杜甫在一些描绘山川景物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作品中,每每采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在一联中,从时空两个角度下笔,这也是形成“沉郁”风格的因素。“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前句以第2页/共2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