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答案语文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语文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9、2024衡中同卷答案高考分科
    10、2024衡中同卷新高考
长安东市“市内货时二百二十行,四面立印,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而唐代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增加,消化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增强。“三五百人之便,常可立办”,可见服务业中从业人员数量之大。中唐以后城市的大量兴起及城市的消费性特征,决定了城市必须依赖乡村而存在。同时,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农村产品的商品化转化和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弃农从商从工。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城乡经济互动的形成导致城乡商品流通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促进了更大地域范围内交换的发展。(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区域市场的形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商文()A.在长安、洛阳、广州等地有外商经营的私驿,这种现象在唐以前不曾出现。B.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属于不同的经济形式,后者是区域市场得以形成发展的基础。C.唐代中期,城乡经济互动态势形成,城乡互动成为区域市场形成的直接推动力:D.城市生产和消费要依赖乡村,乡村将农村产品卖给城市,劳动力向城市聚集。1.C(“唐代中期,城乡经济互动态势形成”错误,原文为“至唐代中期以后,城乡经济互动的态势逐渐形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交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和城乡互动三个角度展开论证。B.文章引用不少古代文献资料进行论证,这也是此类史学类学术论文的一般性特点。C.文章使用“统计数据表明”“从史料来看”一类句子,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谨性D.文章以卖豆麦、种茶、种花、开油坊等为例,论证唐代完全的商品生产发达的观点2.D(“论证唐代完全的商品生产发达的观,点”分析错误,卖豆麦与不完全的商品生产有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政治开明、军事强大、文化先进,这些是唐代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B.唐代陆路交通的发展,与当时交通工具的改进以及官驿和私驿并重密不可分。C.陆龟蒙笔下的卖花翁种花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烧炭,两者的目的都是出售。D.如果没有大量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中唐后期区域市场也就难以形成3.B(A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经济领域的进步尤为显著”,并没有说政治开明、军事强大、文化先进,这些是唐代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C项,“两者的目的都是出售”错误。原文表述为“鲜花种植应该是为了出售”,作者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并未十分肯定。D项,以偏概全。大量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只是中唐后期区域市场形成的条件之一,这一条件不存在,不一定会影响中唐后期区域市场的形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材料一: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摘编自中国青年网《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语文试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