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私有”观念的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井田制的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废弛14.据史料记载,素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人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厉行法治D.焚烧诗书15.下表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关于孔子学生身份、年龄、国别的记载。这反映出孔子类别人物身份责族出身的孟越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贪民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年龄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少孔子30岁,子张少孔子48岁国别颜回(鲁国)、子贡(卫国)、公治长(齐国)A.践行了人人等的价值理念B.推动了诸子百家相互交流与融合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特权16.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衰乐不能人也。”这体现了该思想家A.顺应自然的思想主张B.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C,追求立德立功的精神D.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17.墨子通过“当此之时,世不渝(改变)而民不变…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的史实论证了国家兴衰治乱与天命无关,并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的主张。墨子的这一思想A.否定了宗教神学理念B.体现了其节用尚贤的治国观念C.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D.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18.《汉书·主父偃传》中提到: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句话肯定的是秦始皇A.修筑长城B统一货币,统一文字C.行郡县制D.灭掉六国,实现统一19,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溢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体现了A.文化统B.以法治国C.皇位世袭D.皇帝独尊2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案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那县制度D.郡国并行制2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22.在云梦秦简中,有许多律文涉及官吏的任免、考核等。如《置吏律》篇,记载了当时官吏的基本要求:忠信橄上,清濂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据此可知,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241099Z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