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高三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一)1历史(新高考)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历史(新高考)答案)
【智教众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外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北京智教众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省2024届高三全过程纵向评价(三)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从材料中“第一组为打制、磨制石器,第二组是华夏第一粮仓,第三组为家鸡鸡骨化石,第四组是蚕蛹化石,第五组为石刻、雕像”可以得出此时出现原始手工业,原始农业,原始养殖业等,所以此时已出现社会分工,故选择A项;材料并未体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观念,而且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尚未出现阶级阶层分化,排除B项;磁山文化位于北方,所以应该以粟为主要食物,排除C项;材料中出现石刻,但并没有强调美丑,排除D项。故选A。2.C解析:从材料中“朝廷向北方大量移民,同时南匈奴不断内附,长城一带人口越来越多”可以得出在汉匈边境有大量移民,边境地区不断得到开发,这是汉朝推行屯戍政策的结果,故选择C项;唐朝边疆治理推行羁縻政策,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中西联系,材料主要体现南匈奴内迁,排除B项南匈奴逐渐汉化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C。3.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河朔诸镇与中央关系的变化,由原来的自主性很强到后来归附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故选择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收税时间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中能够体现河朔诸镇的归附,并未体现朝廷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排除C项;河朔地区本身属于唐朝疆域,材料并未体现疆域扩大,排除D项。故选B。4.A解析:材料中“宋代随着乞留现象的增多,朝廷逐渐重视此问题,不断下达相关诏令规范乞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监管的加强,故选择A项;材料中的民众乞留,不一定是地方势力干政,排除B项;材料中“期望官员继续留任”,一定程度激励官员勤政,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减少官员频繁调动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5.B解析:材料主旨体现了明朝中后期社会上流行的宴请宾客的奢华场景,这体现了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竞奢风气的盛行,故选择B项;明朝的主流观念是程朱理学,材料没有没有体现程朱理学的变化,排除A项;市井文化在宋代已经产生,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6.A解析:材料体现了晚清保守派官员对兴办近代企业的阻挠,这体现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故选择A项;材料无法得出洋务新政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性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侵略破坏中国国家主权,近代企业的半殖民地性是指列强操纵企业生产等,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私人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排除D项。故选A。7.A解析:材料体现了从晚清到民国的教科书中,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范围、民族构成等要素的介绍逐渐丰富,故选择A项;材料未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等观念,排除C项;材料中看不出历史教育的宗旨是增进民族认同感,故排除D项。故选A。8.C解析:材料体现了八路军学员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日军俘虏、开展日语培训,这有利于向侵华日军宣传八路军的各项政策,从而推进瓦解侵华日军的工作,故选择C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表现为团结中华民族各阶层,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与提升边区的政治地位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争取国际社会的对华援助,排除D项。故选C。9.C解析:根据图2可知,从1963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时期主要省份工业总产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说明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落后地区工业发展,改善了我国工业区域格局,故选择C项: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A项;三线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项夸大其作用,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工业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C。10.B解析:从图中信息看,1978一1989年城乡居民收人与消费支出比值变化数值不大,趋势基本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密切相关,故选择B项;A项的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历程,D项不能涵盖“1978一1989”时间段,排除D项。故选B。北京智教众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历史答案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