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 2024年高考预测密卷一卷(新高考)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考语文答案
2、2024高考真题
3、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
4、2024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5、2024高考做2024版的题合适吗
6、2024高考作文题目
7、2024年高考是全国卷吗
8、2024年高考3+1+2
9、2024年高考答案
10、2024年新高考难吗
语文试题)
【参考译文】曾申向子思问道:“是使自己屈身于王侯之下而弘扬礼义之道呢,还是坚守志节而甘守贫贱呢?”子思说:“如果礼义之道能够得到弘扬,当然是我的心愿。但如今天下的王侯们,又有谁能够真正愿意弘扬礼义之道呢?所以与其试图通过屈身于王侯之下来弘扬礼义之道,还不如坚守自己的节操而甘愿贫贱。屈尊于别人之下就必然受制于人,而坚守节操就无愧于礼义之道。”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到了一条鳏鱼,大得能装满一辆车子。子思问他:“鳏鱼是很难得到的,你是用什么办法钓到的呢?”卫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饵的时候,只用一条鲂鱼做钓饵,可鳏鱼经过的时候连看都不看。后来我又换上了半个小猪做钓饵,鳏鱼就上钩了。”子思感叹道:“鳏鱼虽然不容易捕获,却因为贪吃钓饵而死;士人虽然向往礼义之道,却会因为贪恋利禄而死啊。”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鲁穆公去世了,鲁国大夫县子当时正出使卫国,听到消息马上穿上丧服为鲁穆公服丧。他对子思说:“虽然先生没有做鲁穆公之臣,但鲁国毕竟是你的父母之国,你的先人的宗庙还都在那里,为什么不为鲁君服丧呢?”子思说:“并不是我不愿意为鲁君服丧,而是根据礼法的规定我不能为鲁君服丧。”县子说:“请你详细说说。”子思回答说:“如果臣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以后,国君却没有祭扫其宗庙,那么国君死了就可以不为他服丧。既然寄居在别国,就要为这个国家的国君服丧。我如今已经不在鲁国的臣子之列,而且我祭祖也是在卫国,我为什么要为鲁君服丧呢?所以托身他国为臣就应该为寄居之国的君主服丧,对故国的国君则不服丧,这就是为了明确一臣不事二君的礼义规定。”县子说:“你说得对!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子思对卫国国君说:“贵国的政事看来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卫君问:“什么原因呢?”子思回答说:“这当然是有缘由的。您说话总是自以为是,却没有卿、大夫敢纠正您的错误。这些卿、大夫说话也都是自以为是,而士人、平民也没有人敢纠正他们的错误。君臣既然都自以为了不起,下面的人就只会异口同声地歌功颂德。歌功颂德的人就遂顺有福,直言相谏的人则横遭巨祸,这就是国事日非的原因。这样一来,哪里会有国泰民安的局面呢?”卫国国君向子思问道:“我的国家治理得怎么样?”子思回答说:“没有不好的地方。”卫君说:“我也不清楚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但还是希望国政没有不是之处。”子思说:“那些整天揣摩您的真实意图并奉迎谄媚的人,您亲近他们。而那些品行正直,帮助您改正过失的人,您却疏远他们。能够使人富贵贫贱的又恰恰是您,而朝中百官,有谁会愿意放弃被您亲近的机会,又有谁会愿意被您疏远呢?所以群臣都竞相猜度您的心思,而没有人敢批评您的过错,这就是我说国政没有不好之处的原因。”卫君说:“原来是这样。看来这是我的错误,我现在知道了,我会改正的。”子思说:“您恐怕改不了。因为口头上痛快答应但内心并不高兴,事到临头必然心生怨恨。即使您要求我讲出国政有哪些不对之处,我也是不敢实话实说了。”15.B(“几个动作表现诗人前往遗址路上内心激动,豪迈顿生”理解错误。结合后文“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可知,诗人看到景色后情由心生,“死”“余哀”表现了诗人内心沉重,结合诗人所处的特殊时期,前去遗址是为了抒发自身与陈子昂一样的怀才不遇之感,可知此时诗人并无激动之情)【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4-405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