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语文答案

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2、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
    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
    4、202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
    5、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6、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7、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
    8、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9、2024全国名校联考卷
月考卷语文几千年后,当我那些彼岸的亲戚经历了几番极度的繁荣和贫困之后,将会一再地想念我,苦苦寻觅我的踪迹。他们越来越确定无疑地相信我是一个航海家、探险者、术士,甚至是一个巧言善辩的江湖骗子一只是出于自尊和其他原因,他们才不好意思把后者说出口罢了。其实真正的“航海家”是我招募来的周边渔民、海上老大,还有个把通星相、辨潮汐的“百工”。留给我的真实角色就只能是一个“骗子”了。他们说的并没有错。不过历史分派给我这个“骗子”的倒是一个大角色,让我去骗骗那个自视甚高的“千古一帝”。我正因此而心生得意。世上一切心怀叵测的“小人”都时常会涌起这类得意,我最终还是扮演了一个大角色。是我把三千年来最杰出的一些人物搬运到了这片偌大陆地上,又将其像羊群一样放开。仅仅有率众出逃之举,还仍有点“常人”味儿。能在一片“平原广泽”上“放羊”,就不是“常人”了。但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做个“牧羊人”,不能有栅栏,更不能有鞭子。我深知那班挚友要把我变成“牧者”。他们不自觉地让我把“羊”迁地而“牧”,自己宁可做“羊”。他们希求的不过是饲喂的精细,而不是奔向大野的流畅。他们只是面对那个赢政莽汉的宰杀之危,才愤而登舟。这正是我的恐惧与悲伤。我悲的是同类挚友。因我转眼已近五十,大限将至,无法预测未来的一天。我所要做的,也许只是赶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做下些什么。于是我力主设“六坊三院”,特别倡立“大言院”。彼岸膏壤千里,竟无处吐放“大言”。人无大言,必类虫犬;国无大言,气短如雀。“六坊”与“三院”互为支持,缺一不可。淳于林等喜“六坊”,厌“三院”;殊不知它们好比躯与首的关系。失去“三院”,“六坊”中的丝织坊会织出长丝勒围自身;炼铁坊会锻出利剑戕绝肉躯;盐工坊堆出的盐山也会把莱夷的三千童男童女腌制起来。其他几坊,亦是同理。不必讳言,我最爱去的场所即是“大言院”。不仅如此,而且还鼓励和率众前去那里。一杯清茶,席地而坐,倾听辩家们“辩理驳难”。我敢说这里容聚了各色学问,举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等各派,都有倡明主张的机会。他们据理力争,吐言锋利,几次让我感动得泪湿双眼。我又想起了少年时节远去齐都稷下学宫的情景…(有删改)【注】①“我”:文中指徐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寻找长生不老药。②淳于林:将军,“我”的挚友,东瀛之地“我”最倚重的人。③稷下学派:据史载,齐国曾在临淄稷下设立学官招徕贤士。诸子学派云聚,争鸣蔚然成风。学界有人将稷下学宫的先生和学士们称为“稷下学派”。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言”是邑内一切有益之思、深邃之想,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意义非凡。B.“我”渡瀛洲时,一家人不能同船启程,因为统治者想用亲情牵制为其寻访仙药的人。C.“三院”既要保护从彼岸携来的经典宝籍,又要延续百家争鸣、开放多元的学术氛围。D.“我”感到“恐惧与悲伤”,是因为“我”曾经看到“我”的挚友们身处“嬴政莽汉的宰杀之危”。【答案D【解析】“是因为‘我’曾经看到‘我’的挚友们身处‘赢政莽汉的宰杀之危’”错误。由原文倒数第三段“他们希求的不过是饲喂的精细,而不是奔向大野的流畅。他们只是面对那个赢政莽汉的宰杀之危,才愤而登舟。这正是我的恐惧与悲伤”可知,我感到“恐惧与悲伤”,是因为挚友们“希求的不过是饲喂的精细,而不是奔向大野的流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历史人物徐福为主人公,打破对历史事件的固有认知,对徐福东渡作出了独到的推理与解读。B.小说的第二段和结尾都提到了“稷下学宫”,其盛境引人遐思,寓意深远,首尾呼应,富有张力。C.本文将文言词汇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化入现代语流,不落窠白,是向中国传统雅文学的致敬。D.本文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的诗情,又不乏冷静的审视,具有非常鲜明的反思性和哲理性。【答案】C【解析】“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错误。节选部分并未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8.本文的叙事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或:有限视角)讲述故事。便于主人公“我”的讲述与倾诉,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真实可信。②通过心理活动自然展开情节。通过“我”的思索、回忆与联想与来讲述来到此岸之后的生活,构建语文四第4页(共9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