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地理(百N)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地理答案
2、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地理
地理(百N)答案)
5047A地理DA.pdf1/2zU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2345689101113141516答案DCBABCDBBCDBDAAD1.D行星"冲日"时,该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因此发生“冲日"现象的天体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外侧,四个选项中只有天王星符合题意。2.C木星体积约是地球的1321倍,体积大,对太阳光的反射强:“冲日”时木星距离地球最近,因此从地球上看见的木星较亮;木星“冲日"现象出现与地球天气晴朗并无必然性;木星的质量与亮度无相关性。3.B木星“冲日”和木星、地球与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有关,地球和木星都是以太阳为中心做绕转运动,因此,木星“冲日”时间与地球、木星的公转周期相关。4.A读图可知,云南省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呈分布不均的特点,太阳能年总辐射量总体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中部多四周少。5.B读右图可知,甲、乙两地的年均日照百分率值相差大,据此可推测两地的天气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甲、乙两地纬度、白昼时长相差小,植被对太阳能年总辐射量的影响较小。6.C光伏电板电能转化率取决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晴天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较多:夜晚无太阳辐射:夏季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要多于春季:中午太阳辐射较早晨强。7.D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级别越大,代表耀斑释放的能量越大。8.B地球向阳面面向太阳,最可能受到耀斑的影响,出现短波通信中断现象;冰川融化、地震数量增多与耀斑无相关性;全球降水异常,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均增多。9.B始熊猫出现在800万年前,属于新生代,据图推测,始熊猫生活时期气候温暖偏湿润。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恐龙主要出现在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出现大灭绝;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10.C根据材料可知,甲时期距今2.5亿年,为晚古生代时期,代表性动物是两栖动物,代表性植物是蕨类植物。11.D根据材料可知,水埋形成化石需要在生物死后迅速被流水携带的沉积物掩埋,此过程涉及生物圈和水圈、岩石圈。12.B鱼类化石属于岩石圈。岩石圈范围包括上地慢顶部和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岩石圈顶部属于生物圈;古登堡界面属于地慢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岩石圈在古登堡界面以上分布。13.D根据“‘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可知,“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杂质。14.A根据材料中“空气流通性好的情况下更有利于雾霾的驱散”可知,空气对流运动活跃有利于驱散雾霾。A图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一般特点,对流运动活跃,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CD三图气温都有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即存在逆温现象),空气流通性较差。15.A根据材料可知,“砧状云”分布在对流层中。赤道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最高,因此“砧状云"所达高度最高。16.D“砧状云"顶是云层上升的最大高度,对流层之上是流层,也是云层的最大高度附近。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在80~120千米的高层大气中,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地理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品W编辑转Word转图片保存更多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