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语文(RL)试题
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语文(RL)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选项相关内容出自材料二,原文并没有说“钟嵘认为诗三百是出自怨债之作”。2.D【解析】A“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理解错谈,根据材科一“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可见,这应该是“体现了“诗可以观”的功能”。B“可见孔子认为其地位最低”错,“兴观群怒”四个作用本是并列关系,孔子并没有说“可以怨”地位最低,属于无中生有。钱钟书认为虽然说“可以怨”位于最末,也并非说它的地位最低。C项,两首诗都与爱情有关,都表达了相思之情,后者没有”爱而不得的痛苦”,故不能体现诗“可以怨”的功能。3.C【解析】这个选项表达诗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没有支持“可以怨”的观点。4.①材料二侧重论述“诗可以怨”,并分析了司马迁和钟对“诗可以怨”作用的不同认识。②材料三以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从“事父”“事君”两个角度展开讨论。(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5.(1)可以体现诗“可以兴”的功用。(1分)诗中反复咏唱“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达了将士们同仇敌愧,慷慨赴敌的豪情,可以激发将士们的斗志。(2分)(2)可以体现诗“可以群”的功用。(1分)诗中反复咏唱“岂日无衣,与子同袍”,“岂日无衣,与子同泽”“岂日无衣,与子同裳”,表达了士卒们同甘共苦的深厚情谊,可以使将士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2分)(每点共3分,如6.A【解析】B“主动配合刘样“装”的表演”错误,结合文本一“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可知,大臣们并不知道刘禅的内心想法,是出于真正的痛心才会如此。C“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错。道士的话暗示刘禅他知道刘禅的心思,刘禅并不是像他表面呈现的那样乐不思蜀。D.“新的统治者比以前的更加仁慈”错误,根据文章可推测,新统治者只是借各类人员变动加强了对刘禅的监控。7.B【解析】刘祥端茶、楚香、领着道士参观收藏室,意在表明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蜀。8.①从人物塑造看,刘禅化作的鸟是“很小的维鸟….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这是刘禅形象的缩影,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②深化主题,小鸟的样子“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暗示刘禅一心渴望回到蜀国,但没有真正去努力、去行动,也就是没有为自已的理想去奋斗,令人深思;③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增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刘禅雕鸟,道士给书,最后刘禅变蛋化鸟,鸟的出现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鸟的弱小符合主人公形象特点,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④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本来期待刘禅化作大鸟,飞回蜀国达成心愿,结果出现的只是这样一只弱小的鸟,小说结尾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9.①“文学的轻”体现在先锋的写作特征上,文本一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用荒诞的手法写刘禅变蛋化鸟,具有奇幻色彩。②“文学的轻”体现在先锋的历史思考上,传统文学中刘禅乐不思蜀是因其昏无能乐而忘本不思故国,文本一中刘禅的乐不思蜀成了他隐忍养晦自保的生存智慧,将刘禅这一历史人物注人新解,是对作品内容的先锋思考。③“文学的重”体现在其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文本一取材于“乐不思蜀”这个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刘禅所体现的故国之思,家园之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④“文学的重”体现在其厚重而又深刻的表达内核上,文本一的先锋思考是基于作家对历史、对人性的双重思考而作出的新解,是从历史的背面向人性深处寻微探幽,给人留下层层思索的空间。(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0.BC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己做俘虏到吴国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龟卜,彰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明法亲民以报吴”中“以”表目的,连接“明法亲民”的做法和“报昊”的目的。11.C【解析】A正确。B正确。都是代词“自已的”。句意;依仗别的诸侯国的就会危害自己的国家。/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C错误。前者意为“怨恨”;后者意为“希望”。句意:国家的财力就会乏而民众就会心生怨恨。/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D正确:二者用法不同,前者是形容词作名词;后者是形容词。向意: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镇静不躁才能够性情安和。12.D【解析】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来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13.(1)他们的法度彰明了,忠臣就受到鼓励;刑罚坚决了,好臣就停止作恶。(“劝”,鼓励;“必”,坚决,坚定;“止”,停止作恶;各1分,句意通顺计1分)(2)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爱难得的货品,学常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欲”,想要;“贵”,珍爱,看重;“复”,弥补,补救;各1分,句意通顺计1分)语文参考答案(一中版)一1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