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智达]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卷Ⅰ)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神州智达质检卷二历史
2、2023-2024神州智达历史预测卷二
历史试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法律与教化是唐朝统治者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同居(居住在一起的亲属),若大功(大功、小功皆为旧时丧服名,按血缘亲疏程度进行划分)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见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其事及趟语(密告)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唐律疏议·名例》材料二“讲论家法,立身以孝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气义为凶人。”“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大凡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他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唐·柳屁《柳氏家训》(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唐代社会治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社会治理举措进行合理解读。(8分)17.(13分)乡村治理一直为历代政府所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但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溟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据《梁漱溟全集》整理材料二:根据地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好像解下了一种锁,个个都喜形于色”。农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他们不仅看共产党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最重要的是看做得怎么样,说的与做的是不是相一致。长网乡的农民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摘编自《1930年10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向中央的报告》材料三:1941年,陕甘宁边区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并进行民主选举运动。有力的动摇了乡村社会的封建秩序,治理乡村的工作初步打开局面。——《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建设及当代启示》高二历史试题第5页(共7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