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密卷]2024-2025学年度学科素养月度测评(二)2语文答案

[真题密卷]2024-2025学年度学科素养月度测评(二)2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黄冈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一学期学科素养第二次测试
    2、2024年学科素养考核测试
    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素养形成期末测试
    4、2023-2024学年度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
    5、2024年全旗小学毕业生学科素养检测语文
    6、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7、2023-2024学年度
    8、2023-2024学科素养语文试卷
    9、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素养期中测试
    10、2024学科素养测试
12.B【解析】“最终因遭李斯诬陷而未获赏识”错误,原文“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秦王只是表达对韩非子的欣赏,本身就没有任用韩非子的打算,李斯之后才由于嫉妒出言诬陷韩非子。13.(1)(他)悲叹廉洁正直之士不被邪恶不正的臣子所容纳,观察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评分标准:廉直,形容词作名词,廉洁正直之士:被动句,不被容纳:往者,过去的,历史的: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2)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丰厚的利益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一定会被抛弃和疏远。(评分标准:所说,所字结构,进说对象或所游说的对象:下节,节操低下;被动句,被抛弃和疏远;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14.①扬雄认为君子在游说时应以礼义为本,遵循道德准则,不用担心是否与对方的意见相合;②韩非子认为“游说”的核心在于对被游说者心理的精准把握,由此调整自己的说法。(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始皇帝十四年,秦王国大将桓詩,攻取赵王国,连陷宜安、平阳、武城。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献上印玺,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韩非作为使者前往秦国觐见。韩非,是韩王国的公子。擅长刑名法术的学说,(韩非)看到韩国日益削弱,多次上书规劝韩王,韩王不采用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心韩王治理国家不致力于求才任贤,反而提拔那些浮夸过度对国家有害的人,让他们位居真正的功臣之上。国家太平的时候就宠爱有名气的人,国家危急时就任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不是要任用的人,要任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之士不被邪恶不正的臣子容纳,观察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所以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文章,共十余万字。秦王听说他的贤能,就想召见他。韩非子作为韩国的使者出使秦国,趁机上书游说秦王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我冒死渴望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用来打破各国合纵联盟的策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赵国不能被攻占,韩国不被灭亡,不能使楚国、魏国臣服,不能使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不能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誡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心中颇为喜悦,但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嫉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是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又让他在秦国逗留后再让他回去,这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诛杀了他。”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对,便让给司法官吏将韩非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想要亲自向秦王陈述自己(的冤情),但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后悔了,就派人去赦免韩非,韩非已经死了。扬雄《法言》曰:有人问:“韩非作《说难》大文,却最终死于‘说难’,为什么(和他的说法)不同?”扬雄说:“《说难》大概就是他牺牲的原因。”那人问:“为什么?”扬雄说:“君子按照礼来行动,按照道义来克制自己。意志相合就合作,意志不相合就分开,的确不忧虑会不会相合!假如企图说服别人而担心合不合对方的心意,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人问:“韩非忧虑的正是合不合对方心意,难道不对?”扬雄说:“说服别人不顺从道义,这是值得忧虑的。顺从道义而意志不相合,这不是值得忧虑的”。司马光说: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使他的国家覆灭来推行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值得同情呢!2
本文标签: